全方位对接 深层次合作

来源: 南方日报

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洲明科技”)大亚湾科技园智能制造基地中,纵跨10个楼层的生产车间明亮洁净,近30种不同LED的生产作业正在进行。

“我们选择在大亚湾建立生产基地,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充足的土地空间、便利的交通条件。”洲明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大亚湾基地出发,驾车20分钟即可到达深圳坪山区,不少员工过着“双城生活”,城市的边界变得模糊,研发与生产更加紧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深惠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惠州引进大湾区产业协同项目809宗,投资金额1534亿元。当前,惠州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上展现担当作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高质量推进新阶段大湾区建设。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统筹:罗锐

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7月27日23时30分,随着当日最后一列动车组C7575次准时抵达惠州小金口站,莞惠城际今年以来安全到发旅客达到609.5万人次,同比增长79%,已超过2022年全年到发旅客总数23万人次。

“自从莞惠城际开通后,我上班通勤都是选择铁路出行,快捷舒适、省力省心。”家住惠城区,工作在东莞西平,陈先生是莞惠城际的“粉丝”,他表示:“随着交通的不断完善,东莞、惠州、深圳等城市逐渐同城化。”

1小时内可由惠州市中心城区直达香港西九龙!从今年4月1日起,惠州每日有9趟高铁直达香港,市民可从惠州北站、惠阳站(原惠州南站,今年6月改名)、惠东南站(原惠东站,今年6月改名)上车。轨道交通不仅串起大湾区的香港、深圳、东莞、惠州,也让惠州中心区紧密融入国家高铁网络。

近年来,惠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今年以来,惠州系统谋划深圳都市圈交通设施整体布局,加强与周边地市交通互联互通。比如,与深圳、东莞跨界路网加快连接,与深莞共同推动石洲大桥重建工程和龙盛五路、博深高速谢岗互通等项目建设,惠深、惠莞衔接道路分别为17条、19条,形成深莞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今年以来,惠州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广汕铁路惠州段计划9月底具备开通条件,惠城南站综合交通配套项目(一期)计划8月底完工。赣深铁路惠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项目完成收尾工作;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5.6%。

加快建设千万级干线机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中的重要一员,惠州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可研报告。1-6月,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2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36吨。

加快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作为广东“海洋大市”,惠州探索惠州港与盐田港、莲塘口岸、香港港联动协同发展模式。今年以来,惠州推动惠州港扩能升级,荃美石化码头、LNG码头正在建设中,荃湾、东联航道正式开工建设,碧甲航道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批。数据显示,1-6月,惠州港口货物吞吐量4310万吨。

一边是基础设施“硬联通”加速推进,一边是营商环境“软联通”渐进深入。今年以来,惠州对标学习广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复制推广广深等城市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出台《惠州市对标提升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转移行动方案》,推动全市政务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深圳市全面接轨。

联合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

在惠阳区,广东大合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大合为”)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抢时间赶进度,对一件件新能源储能组件模块进行精细加工,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近年来,惠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广东大合为总经理邢国恒表示,惠州毗邻深圳,区位好、成本低、环境宜居,2018年公司决定将制造基地从深圳迁至惠阳。“按公司现在所处的位置,最远300公里即可覆盖所有的客户群体,还能有效避开交通拥堵问题。”

如今的大合为,不仅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为比亚迪等新能源头部企业提供锂电产品线及精密结构组件的生产。当前,大合为朝着2026年实现营收10亿元的目标奋力前进。

从产业项目落地、创新资源承接到科技成果转化,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协同发展的故事不断上演。当前,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3+7”工业园区,支撑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发展。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3.12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21.2%。

持续用力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今年2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大件重型设备全部完成吊装;5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拟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乙烯裂解装置之一;7月,恒力(惠州)产业园第二条PTA生产线正式运行……惠州正在做强做精做长石化产业链,向着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万亿级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持续用力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当前,惠州主动联合广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共同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惠州引导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华显光电扩建、茂佳科技智屏模组、利元亨二期等项目投产,加快建设创维数字、旭硝子显示玻璃扩产、利元亨三期等项目。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惠州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目前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加快推进,东江实验室总部区投入使用。今年以来,亿纬锂能总部研发中心落成,埃克森美孚研发中心启动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载体700余家;共有数字化领域高企1726家,占全市高企总数的61%。

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在博罗县泰美镇,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车辆往来穿梭,瓜果蔬菜等农产品正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目前,一期项目基本建成,15万吨粮库、4万吨冷库投入使用,二期启动建设。在这里,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大厨房”雏形初显。

惠州是广东传统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素有香港市民“菜篮子”的美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当前,惠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大湾区农副产品稳定供应。

今年以来,惠州加强与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民生质量持续提高、人文互动更加频繁,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比如,今年入汛以来,龙门县与广州增城建立防洪联动机制,在上半年两轮强降雨期间,确保了两河沿线安全,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与广州、深圳、东莞相邻,与香港隔海相望。惠州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正加快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市。惠州逐渐成为大湾区城市置业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上半年惠州受理港澳居民居住证业务8137人次。

当前,惠州正在推进湾区标准和认证、职业资格认可、科研人才迁入等工作,搭建各类便利化服务平台,推出更多便利化政策措施。

在落实“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方面,推出针对“港车”、“澳车”跨境机动车辆保险产品,并对进入惠州行驶的港澳单牌和双牌机动车辆实施车险“等效先认”。在便利居民生活方面,与港澳实现7项社保业务无差异跨境办理,截至6月港澳居民在惠州市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共6444人次。此外,惠州还与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同步打通粤港澳大湾区涉税事项跨城协同服务“最后一公里”。

■链接

上半年惠州推进大湾区建设亮点

交通互联

惠霞高速先行段加快建设。

惠坪高速及机场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惠城南站综合交通配套项目(一期)计划8月底完工。

广汕铁路惠州段计划9月底具备开通条件。

上半年,莞惠城际到发旅客数量同比去年增长87.2%。

1—6月,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2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36吨。

1—6月,惠州港口货物吞吐量4310万吨。

产业协同

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项目动工建设。

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一期项目投入试产。

丰达电厂二期项目首台机组投产。

中广核惠州港口二期PA、PB海上风电项目动工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润泽一期建成投用。

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累计12家企业列入“粤港清洁生产伙伴(制造业)”优越标志和“粤港清洁生产伙伴(制造业)”标志企业。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与深圳签订《粤港医疗机构中医药联盟框架协议》。

港澳企业扎根惠州、深耕惠州,仅今年就有10家港资企业在惠新增投资超100亿元。

依托惠东、博罗、龙门3个产业转移园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主平台承接深圳产业协同项目数42宗,总投资额201.36亿元。

全市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项目809宗,投资金额1534亿元。

1—6月,全市“3+7”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4.3亿元,完成工业投资519.3亿元,供地类项目新签约109宗。

交流合作

与深圳、东莞等市以及香港驻粤相关机构建立良好沟通合作关系。

与港澳高校、机构教学科研合作持续推进。

与大湾区城市医疗卫生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第一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开展医疗合作。

粤港澳惠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投入使用。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有效落实,推出针对“港车”“澳车”跨境机动车辆保险产品。

全市109个户政窗口实现港澳居民居住证办理全覆盖,受理港澳居民居住证业务8137人次。

签发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1740张,办理港澳居民购车上牌203宗。

与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同步打通粤港澳大湾区涉税事项跨城协同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6月底,共为32户次港澳企业申报减免税款1038万元。

全市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增至34个。

与省内20个地市、省外9个地市实现1146个事项“省内通办”、2705个事项“跨省通办”、1087个事项“全市通办”。

“湾区通办”自助服务平台实现22个部门共263个事项终端办理,目前已累计办结逾167万宗。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