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个性化”成为女性消费及产业发展关键词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她经济”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

中国女性消费群体基数庞大,随着“她经济”崛起,女性逐渐成为新世代的消费主力军,并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消费驱动力之一。当前,女性消费的新趋势、新变化、新机遇已同线下城市消费产业发展与消费环境建设紧密相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女性在多数家庭里面其实一直扮演着消费实施者的角色,但随着女性就业人口增加、收入程度提高,女性消费更多围绕‘为我自己’和‘帮家人决定’两个层面展开。”近日,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线下消费快速回暖的背景下,女性消费正不断出现新触点,并呈现出趋向智能与科技、绿色与健康、个性与定制化的特点。

与此同时,当前“个性化”也已成为消费产业发展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在李倩玲看来,线下消费的复苏伴随着消费者对体验的愈发重视,因此城市消费需要积极拥抱文化底蕴,结合城市自身独有的魅力创造出独特的消费空间,拓展丰富的消费内涵,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体验。

“个性化”成产业发展关键词

《21世纪》:时隔三年后,我国的消费产业迎来新的机遇,尤其是线下消费开始强劲复苏。您如何判断2023年的消费产业前景与趋势?

李倩玲:2023年的消费复苏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我们通过分析几个主要城市的地铁运量后发现,部分城市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地铁运量创新高,说明后疫情时代,大家都非常渴望回到线下寻求新的体验。同时,国内年轻人线下活动的热情也正在恢复,这对零售业的发展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事实上,目前线下零售的回暖趋势已较为明显,我们在西安、重庆等城市观察到,当地商业项目的线下人流数量明显不断增多,人们参与线下消费的热度也正快速提升,同时餐饮行业的需求也比之前更加旺盛。

《21世纪》:中国的消费产业要更进一步发展,其机遇和挑战分别有哪些?

李倩玲:拥抱文化是一大机遇。年轻用户热衷于寻找个性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特殊的空间“打卡”出不一样的角度,并上传到社交媒体。例如,当下咖啡和茶饮品牌的门店已经成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文化表现的一种消费场景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究竟如何做到消费的个性化?这其实也是消费产业要面对的挑战之一。不妨举个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街边店开始被消费者关注,体现出商业零售空间的新回归,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近年来中国商业地产开始进入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各种商业类型开始和谐并存、多元无界的发展趋势。

从根源上来看,街边店能够较好地将品牌的个性化表现呈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并且获得免费的社交宣传,这其中上海的安福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但在吸引眼球上下足功夫后,后面如何留住消费者?目前来看,社交平台上的算法推送和平台宣传能够短时间内提高产品与品牌的曝光,但要留住消费者还需要产品与服务的推陈出新,才能实现消费者更多的“回头率”,这对店家而言是更大的挑战。

女性消费新触点涌现

《21世纪》:“她经济”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提法,从中可以看出,女性消费者的偏好在近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李倩玲:女性在多数家庭里面其实一直扮演着消费实施者的角色,但当前随着女性就业人口增加、收入程度提高,女性消费更多围绕“为我自己”和“帮家人决定”两个层面展开。例如,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所研发的小规模车型,就和目前女性购车的需求比例提升有关。

整体来看,目前女性消费呈现出智能与科技、绿色与健康、个性与定制化的特点。“个性化”尤其突出,线下门店甚至开始创造IP以吸引客群。近年来,更多的国潮新消费品牌都开始走向线下,因为线下消费的魅力在于能够从面对面的亲身体验中触发消费新触点,加深消费者关系,也增强用户的品牌偏好度和忠诚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产品牌没有历史包袱和固定模板,反而能带给客户惊喜。

《21世纪》:这其中,能够触发女性消费的新触点有哪些?

李倩玲:比如在消费业态和消费空间方面,女性还有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比如现在年轻群体对脱口秀热情很高,包括女性粉丝经常参加粉丝见面会,女性有很多有意思的需求在不断涌现。作为场地的小型剧场不仅能够增加商业空间的人气,还能够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构建新的消费体验。

同时,女性还非常关注社会责任,在环保等具有社会公共价值的领域拥有细腻的观察能力。例如,商业体中洗手间里的卫生用品如果能够突出绿色再生的特点,这样一个很小的细节往往就能够打动女性消费者。再比如,女性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文化,她们更热衷于与价值观相同的社群分享消费体验。因此要让女性消费者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尊重,感受到品牌能够为女性着想,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触发女性消费的新触点。

城市消费需打造特色名片

《21世纪》:应对女性消费的新趋势、新特征,实体零售商业品牌业态近年来有何趋势?

李倩玲:在仲量联行此次与南财智库、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女性消费力洞察报告中,把线下商业业态分类为纯女性、强女性、无性别和纯男性后发现,无论一二三线城市,纯女性业态都远多于纯男性业态。其中,纯女性消费占比24.6%,纯男性消费占比2.8%,差距近9倍。

其实女性也一直是消费的主力,她们是多数家庭消费的实施者,近几年女性消费也呈现出更关注自我的特点。比如健身运动相关的品牌开始进驻Shopping Mall,能够安抚人心的宠物产业也开始兴起等。

为此,实体零售商业品牌需要更加关注女性的特殊需求。例如,面向新手妈妈的亲子盥洗室和游乐设施,面向年轻女性的化妆品、卫生用品的免费供应等,这些都是商场可参考的市场举措。简单来说,如果能够照顾到女性的特殊需求,女性消费者的回头率就会增高。

《21世纪》:当下,在各城市发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女性消费的发展趋势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

李倩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通过政策的引导与鼓励,能够让城市消费发挥出更大的效用。比如法国的戛纳小镇,和戛纳电影节等国际大型活动深度绑定,吸引了非常多的人前往体验与消费。与之相类似,国内的景德镇则创造出适宜文化创作的空间,成为年轻人青睐的度假目的地之一。重庆则是把独特的地理位置运用到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山城的体验是我们在上海无法感受到的,这就是把强烈的个人体验和消费场景结合在一起。

与此同时,城市最大的魅力是在城市本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把城市的特色融入到城市更新的规划与设计当中。城市消费应该是广义的消费,消费者不仅仅是去购买东西,还能够体验当地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甚至当这些体验转化为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之后,还产生了内容上的消费。中国有这么多城市,有太多好玩的可设计的元素,能够为不同的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独特的消费体验与文化认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