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美国衰退预期加强 亚洲经济复苏强劲

来源: 中国经营网

美联储公布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银行业压力增加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由此,对美国衰退的担忧再度成为市场热点话题。


(相关资料图)

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展望指出,预计美国和欧元区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在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概率分别为80%和60%。中国则处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另一端,即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行业正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复苏迹象。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亚洲复苏势头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指出,预计亚洲地区2023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70%,中国经济将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美国通胀降温难掩衰退隐忧

近期,备受关注的美国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纪要出炉。

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同比上涨5%,低于市场预期,涨幅较2月的6%收窄1个百分点,为2021年5月以来最小同比涨幅。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6%,与市场预期持平。

而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纪要则显示,美联储官员们预计,受银行业压力影响,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晚些时候开始衰退,导致失业率上升,当前预测的不确定性明显高于此前预测,基准情景的风险主要由银行业和金融环境决定。而在此前,美联储官员认为2023年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大概是50%。

由此,美国经济是走向衰退还是“软着陆”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当前美国经济活动分化特征日益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半年经济陷入“衰退”概率提高。一方面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减速增长趋势,企业非居住类固定投资支出疲弱,消费者商品支出疲软,贸易逆差小幅走阔。但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也表现出一定韧性,3月标普全球美国综合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3.3%,为近10个月最高水平;服务业PMI指数也持续走高。

“金融市场和融资环境的变化,正在使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降低。在美联储大幅加息后,美国金融周期逐渐进入紧缩期,信贷市场、债务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均进入下行阶段。美国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在流动性压力下可能将大幅收紧信贷政策,美国企业和居民贷款成本将继续上升,融资可获得性将下降。房地产投资、设备投资等对信贷环境更敏感的领域将继续承压,可能导致经济增速和需求快速回落,下半年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的概率提升。”王有鑫指出。

“实际上,美联储控制通胀要取得成功,必须以经济衰退作为代价。”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夏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到衰退阶段,原本众多领先指标(国债收益率倒挂、GDP增速、股市表现、住房市场表现、新订单情况等)都指向了衰退,只不过包括美联储在内的机构通常聚焦在同步指标(例如就业率)上,即使按照就业率和失业率的历史表现来看,也表明衰退已经开始,中小银行倒闭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信贷紧缩。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在2023年晚些时候进入衰退过程,美国国债利率曲线倒挂等先行指标都预示了这一趋势。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以来美联储大幅加息的滞后影响将在2023年充分体现。另外,3月美国出现以硅谷银行倒闭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危机,这会带来信贷紧缩效应,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现在市场主要争论的是未来经济的衰退程度,即是否会出现深度衰退。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由于物价上涨,实际工资收入萎缩,部分美国民众开始加快借贷消费,进而导致消费信贷增速迅速攀升。但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实际货币供给(M2)增速下降,银行信贷条件趋紧,消费信贷扩张或难以持续。一项针对美国15家最大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信贷状况预计将在未来6个月恶化,并达到疫情发生以来的最糟糕水平。因此,货币金融收紧下,美国经济周期下行的大方向未变。

中国成亚洲经济主要引擎

美欧大幅加息已深刻改变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其“杀伤力”在于使得风险偏好降低和风险溢价扩大。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金融分析报告》指出,美欧货币当局的政策两难会进一步显现。迫于通胀压力未来美联储仍可能继续加息1~2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这将使得美国经济增长继续承压。从历史经验和现实进展来看,以硅谷银行为起点的一系列金融风险暴露仍未结束,未来全球金融动荡有可能持续蔓延,但演化成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概率较低。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性影响以及紧缩性货币政策叠加金融动荡,将进一步收紧信贷条件,使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美国经济“软着陆”面临较大压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亚洲发挥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引领作用。IMF在前述报告中提到,因利率上升和俄乌冲突,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居高不下,美欧的银行业压力也给本就复杂的经济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但亚太地区仍充满活力,预计亚洲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8%升至4.6%,2023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70%。

亚洲经济快速复苏的原因有哪些?冯琳指出,整体上看,与美、欧等国面临高通胀不同,近期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内通胀走势未现显著恶化,因此宏观政策收缩压力不大,后疫情阶段的经济修复过程得以延续。另外,考虑到中国与东盟等经济体存在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2023年中国经济反弹,也将通过进口等渠道对其他亚洲经济体起到明显拉动作用,进而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从亚洲经济体表现看,上半年也承受着较大的增长压力。亚洲经济体以外向型经济为代表,极易受到全球需求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需求收缩,亚洲各国出口贸易普遍承压。近期,越南、菲律宾、韩国、印度等经济体出口同比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王有鑫坦言,不过,考虑到亚洲各国通胀压力较小,各国逐渐暂停加息进程,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渐缓解。而且,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东南亚旅游业将加速复苏。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反弹带动下,域内经贸活动将进一步强化。预计进入下半年,亚洲经济将逐渐回升,在欧美经济可能陷入衰退背景下,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有利支撑。

众多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并因此上调了对亚洲经济增速的预测。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指出,2023年亚洲经济体复苏步伐加快,预计亚洲经济体2023年加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4.5%,较2022年有所提升,成为世界经济放缓大背景下的一大亮点。

IMF在4月最新经济展望中预测,2023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有望从上年的4.4%加快至5.3%。IMF预测,亚洲经济复苏的主要贡献来自中国,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上年的3.0%升至5.2%。

“随着消费、旅游和投资持续恢复,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2023年将实现快速发展,而中国将成为助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四月版)》报告指出。

高盛研究部认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人口增长减弱,经济扩张亦逐渐放缓。尽管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实际GDP增长都有所放缓,但相对而言,在亚洲经济强国的带领下,新兴市场的增长超过发达市场。新兴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份额将持续上升,预计收入将慢慢向富裕国家靠拢。高盛研究部预测,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在投资方面,渣打银行财富管理、存款及房贷业务全球主管马克·范德瓦勒表示:“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前景各不相同。渣打观测的各项研究指标显示,美国衰退风险上升,欧洲通胀前景仍具挑战性,中国经济复苏迹象增强,因此可通过多资产收益策略进行多元化布局,来应对当前全球市场不确定性。第二季度伊始,在投资策略指引上,渣打继续维持稳健投资策略,即保护收益,配置亚洲资产,巩固投资以应对意外事件,以及在传统资产之外实现扩张。”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