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狂热后遗症:海风教育倒下 学费难以讨回
2021-04-12 14:32:25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从最初的耐心解释到之后的寥寥数语,再到渐渐不再回复信息,李青意识到,几个月以来老师态度的转变算是一个信号,海风教育的学费极有可能讨不回来了。
1节课60分钟,一共180节课,共计24300元,现在还剩13200元未消费……李青没有料到,当初花费超2万元给孩子购买的海风教育一对一辅导课,现在却成了她的“心结”。
“海风教育的排课系统去年开始就已经不能用了,之后换成了轻轻教育的(系统),一年前发起退款至今未果,海风教育的电话永远都在提醒排队中。”李青说。
事实上,从最初的寄予厚望到最终的失望无奈,经历这样巨大心理落差的并不止李青一人。近期,多名海风教育用户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反映,当初冲着对老品牌的信任和“无条件退款”的承诺,一次性购买了数万元海风教育的课程,如今却无法正常退款,“退费请求已提交一年多了还没处理,并且一直没有答复”。
海风教育曾是业界少数几家达到700万规模量级的K12在线一对一教育品牌,但拐点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
4月初,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其共收到来自全国12315平台、公共诉求平台和信访途径关于“海风教育”的投诉量共计2201件,信访47件,单件投诉涉及的金额为1000元至50000元不等。当事人对海风教育诉求主要包括长时间申请退款未到账、预付费、分期付款等问题。“目前,我局已协调退费600件左右,总计金额约600万元”。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多次试图与海风教育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回应。从兴盛到低谷,这个原来在1对1赛道里位置靠前的选手经历,或能够完整折射出在线教育近年来的发展生态。
1
难以讨回的学费
目前海风教育用户已经成立维权群。截至3月中旬,有200多名用户进群,退费金额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据官网数据,目前海风教育已有超过18万名学员,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包含港、澳、台),张琳便是其中之一。
2019年5月,为了提升孩子数学成绩,张琳一次性购买了135个课时,共计19864元的海风教育一对一辅导课程。据其介绍,因为知道海风教育是老品牌,所以当销售经理向她推荐并保证若不满意可以随时退款时,她没有半点顾虑。
直到2020年6月中旬,她开始嗅到些不对劲。首先是辅导课程的班主任发生了变化,且班主任的名称为“轻轻海风班主任X老师”。虽然心里有些打鼓,但直到2021年2月初,她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根据3月底张琳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展示聊天记录截图,上述轻轻海风班主任曾在2月初通知她,因为张琳当初是与海风教育签订的合同,轻轻教育是在各方协调之下进行行业互助,接受海风教育委托维护付费用户,现委托期已到,海风的剩余课时将于一天后全部停掉,“现在还剩79.5个课时没有上,课程进度完成还不到50%”。
与张琳的情况类似,李亚也是于2019年5月在朋友的推荐之下购买了海风教育180个课时,学费超过2万元。根据李亚的讲述,截至2021年1月,账面上一共消费了7000多元,还有16000余元未消费,“2021年1月底,孩子放假期了,便联系海风预约课程,结果得到的回应是无法排课,然后没有任何反映和回复,申请退款也没有人理”。
在此之前,李亚并没有收到来自海风教育的任何官方通知,包括相关业务由海风教育变更到轻轻教育。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一切都被蒙在鼓里。其在事后对记者回忆,唯一能够找到的一点端倪就是从2020年9月开始,孩子的课程辅导负责人就不断频繁变更,且老师离职率较高。
目前遭遇退款难的海风教育用户不在少数,且已有用户成立维权群。根据一位维权的群主向记者透露,截至3月中旬,已有200多名用户进群登记信息,登记列表中所填报的退费金额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几乎每天都有用户进群”。
“我从申请退款到今年315,前后半年多时间,多次申请退款,但一直没有人给与回应。我感觉现在海风公司就像一个空壳,投诉也没用。”3月下旬,同为海风教育用户,夏柠向记者表示,315期间,其通过12315对海风教育进行了投诉,次日得到反馈是海风教育的主体上海风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海风教育的主体上海风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现处于存续状态(企业依法存在并继续正常运营),但在2020年,其就被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为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2020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全市营利性培训机构定向抽查,因疫情原因该项工作直到2020年7月份才正式实施。由于发现‘海风教育’有较多投诉举报,故检查结果为发现问题待后续处理。后我局通过多种方式均无法与其取得联系,于2021年2月18日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管局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2
从兴盛到“被合作”
作为1对1赛道里位置靠前的选手,海风教育曾一路所向披靡,但转折发生在2019年8月。彼时,已整整一年未获得任何融资的海风教育宣布与轻轻教育进行战略合作。
资料显示,海风教育创始人兼CEO郑文丞,生于1989年,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2010年海风教育从自主招生这一细分赛道由线下切入,4年时间成为华东地区自主招生第一品牌。
不过,作为教育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自主招生市场远比不上自2013年底兴起的互联网教育。2014年,正值在线教育元年,海风教育进行了转型,押注在线一对一赛道,并将业务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海风教育的融资历程也证明,相比传统的线下教育,在线教育更加受资本青睐,天眼查显示,2014年之前,海风教育未获得投资,从开始转型的2014年起,海风教育至今共计完成了6次融资,最近的两次均在2018年。
2018年1月,海风教育完成来自好未来战略投资部和源码资本的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在获得巨额资本的加持后,3个月后,海风教育推出了K12在线教育领域首个以AI技术为主导的多维情绪识别、专注度分析与课程质量分析系统——“好望角”。2018年7月,海风教育又完成来自好未来战略投资部、源码资本和某主权基金联合投资的超1亿美元C+轮融资。
“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在所有教育行业细分赛道中是单一规模最大的赛道,一年4000多亿的市场体量,每年20%左右的增长。而该赛道又分为个性化教育市场和班课教育两块,两者占比大概是1:3。保守估计,(个性化教育)未来3到5年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这意味着,在这个赛道里一定会出现年营收超过100亿的公司,也就是另一家新东方和好未来这样的巨头。”2018年8月底,郑文丞曾在一次专访中如是解释资本看好这个赛道的原因。
然而,一路所向披靡的海风教育最终未能成为好未来这样的巨头,转折发生在2019年8月,此时海风教育已整整一年未获得任何融资。
2019年8月23日,海风教育宣布与同处个性化辅导赛道,原上海昂立教育创始人刘常科参与创办的轻轻家教(注:2020年1月1日起,轻轻家教宣布升级为“轻轻教育”)进行战略合作。
“合作以后,我们会把教师供给、线索等共享,这些都可以等于2家都可以使用,从而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我们有共同的入口,有更多的SKU可以给到消费者。我们会有一些共享部门,会做一些深度的合作,包括可能一些人员的调整共享之类的。”轻轻教育CEO刘常科曾对外透露,合作前期沟通持续了3个月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初,《全天候科技》曾援引海风教育内部人士说法,轻轻与海风教育合并后,后者预计裁员人数达上千人,而幕后操控者是其共同股东——好未来。彼时,好未来方面并未对此予以回应。
作为海风教育曾经的全职老师,周旭亲身经历这段变故,其自2019年3月加入海风教育,目前是轻轻教育的一名兼职语文老师,“我在其他平台也任职过,海风教育无论是管理还是薪资水平都比较令人满意。”4月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海风教育,周旭仍觉得十分遗憾,他提到“大概2019年暑假的时候就感觉海风出了问题,9月份就宣布被轻轻收购了”。
“双方合并之后,轻轻教育将作为主导,海风所有的东西都在轻轻。”曾为海风教育的一名高管,4月上旬,潘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好未来是该合并事件的推动者。不过,对于合并细节及缘由以及海风教育目前的状况,这位知情者却并未透露过多。
4月7日下午,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到好未来方面,但其相关负责人以目前集团极少就投资及战略方面发声为由婉拒了采访。
海风教育爆雷后,不少学员认为,既然海风教育与轻轻教育合并了,学员课程和退款等事宜应该也由轻轻教育方面来承接,却遭到了轻轻教育的拒绝。
4月初,《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多次联系轻轻教育方面,但截至发稿未得到进一步回应。近日,记者再次以海风教育学员家长的身份致电轻轻教育官方,轻轻教育客服称,轻轻教育和海风教育之间没有任何的股权或者控制关系,之前是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应海风教育的请求,轻轻教育参考了行业通行的做法,以行业互助的形式向海风教育学员提供了正价课的授课服务,但轻轻从未介入和承接海风教育和其学员的合同关系。
该客服表示,目前行业互助已经结束了,学员在海风教育购买的课程,无法继续在轻轻教育使用。3月底,张琳向记者提供的一张与轻轻教育老师的聊天记录显示,只有购买大于海风教育剩余课时的轻轻课程,才能继续海风教育的课程。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如果轻轻教育与海风教育只是合作的关系,那么海风教育的合同当事方并不会变更,海风教育的学员仍然是与海风教育建立了合同关系,与轻轻教育并不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海风教育的学员向轻轻教育主张退款或主张继续履行合同就缺乏法律依据的支撑。
对于海风教育学员的损失,韩骁建议,学员与海风教育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学员可以依据合同提起诉讼要求海风教育进行退款。除诉讼途径外,学员可以通过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求助、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进行维权。
3
资本已趋向理智
当下的在线教育市场,已经演变成一场烧钱大战。若资本输血难以持续,越来越多玩家的生存空间会被压缩。
从意气风发走到这一步,海风教育如今的处境与状态令人唏嘘。
一位从事在线教育多年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1对1模式成本极高的情况下,海风教育自2018年7月之后再未获得新的融资,因此其在被“合并”之前一定面临着资金困境,“当下的在线教育市场,已经演变成一场烧钱大战”。
近期,跟谁学、51talk、网易有道等在线教育企业相继发布了2020年财报。除51talk之外,几家企业的净利润均为负数,其中营销费用高企是行业的共性。于2020年末上市,K12辅导服务净收入占比超过九成的一起教育,2020年净收入同比激增219%至12.9亿元,但全年亏损13.4亿元。其中,2020年该公司销售和市场营销支出由2019年的5.84亿元上升至10.97亿元。
此外,跟谁学的盈利神话随之破灭。2020年其净收入71.25亿元,同比增长236.9%,由盈转亏,全年净亏损达13.9亿元。在这背后,跟谁学的营业支出从2019年的13.63亿元激增至2020年的71.17亿元,其中销售费用从2019年的10.4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8.1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5倍。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分析师陈礼腾表示,亏损依旧是在线教育的常态,这其中与市场销售和营销费用的扩大密切相关,“各平台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规模投放的公司能源源不断获取新客户,而其他公司若不跟进投放,就要面临用户流失的问题。这样的投放对于上市公司以及猿辅导、作业帮等头部平台来说尚能接受,但同时也压缩了其他中小平台的发展空间”。
“在线教育企业发展好与不好主要取决于两点,融资能力以及营销。”在行业浸润已久,潘森的体会更为直接,“与一般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模式有所不同,K12在线1对1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随着规模的扩大,产品的成本也就越高,特别是师资成本,所以无法与班课模式的‘规模经济’相比。”
这意味着,若资本输血一旦不持续,越来越多的玩家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最终行业就会开始洗牌。优胜教育爆雷、学霸君资金链断裂……2020年,一个又一个在线教育企业倒下,其中不乏曾经的明星企业和老牌机构。
事实上,资金绝大部分都流向了头部选手。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在线教育企业融资总额1034亿元,融资金额最高的5家公司融资总额达827亿元,占比80%。其中,好未来和猿辅导2020年融资金额分别达333亿元和243亿元。
根据潘森的说法,2014年到2016年,这一行业尚处于比较盲目的阶段,到2018年以后,市场格局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第一梯队的企业差不多已经定了,这也是海风教育与轻轻教育为什么能在走到一起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8月海风与轻轻进行合作之时,刘常科曾坦言,“大家都知道在过去一年到今年上半年,资本在教育领域方面的投资意向也有一些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迎合适应资本市场的变化,需要在企业运营方面做相关的调整,可能不像原来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相对来讲,大家比较激进,可能更加要注重效率。”
“就目前来看,资金在在线教育项目上的投资更为慎重,因为市场太过不明朗,大多处于观望状态。”根据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给到记者的说法,其自2018年之后就不再关注在线教育项目,即便是作为看客,也能明显感受到在线教育行业的融资事件数量在下降,“身边看教育项目的投资人越少了,都转而关注别的领域了”。
据创业最前线统计,2021年1-2月,K12学科教育领域仅发生1起融资,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起;融资总额为2.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26亿元下降81.35%。
不可否认的是,行业洗牌仍在继续。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青、张琳、李亚、夏柠、周旭、潘森均为化名。)
为您推荐
精彩放送
热门文章
-
精彩看点:国家统计局:11月份CPI同比上涨1.6% 环比下降0.2%
-
世界微速讯:国家统计局:11月猪肉价格由涨转降 环比下降0.7%
-
【全球速看料】三大应用领域齐头并进 数字人民币场景持续扩容
-
创新产品不断落地 熊猫债市场扩容有潜力
-
世界报道:新亚制程:拟7亿元收购杉杉新材料51%股权
-
环球短讯!沃森生物:公司新冠mRNA疫苗的国内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工作已进入尾声
-
今日最新!南财研选快讯丨中信建投:持续看好白酒、啤酒、调味品、餐饮等板块明年的修复机会
-
【环球新视野】拓新药业:捐赠278.1万元用于采购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
-
全球时讯:益生股份:11月白羽肉鸡苗销售收入2.43亿元
-
焦点观察: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的通知
-
【天天速看料】鞍重股份:拟与联合体260亿元投建碳酸锂等项目
-
环球热门:正邦科技:11月生猪销售收入5.14亿元 环比降26.22%
精彩图片
-
成本大减!新一轮的旗舰大战也将在即将到来的9月正式拉开帷幕
-
博览会开幕 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正式发布
-
技术下降!Intel独立显卡驱动一次评测就发现43个Bug
-
高性能的台式机彻底告别“光污染” 雷克沙推出简洁纯白外观设计
-
韩国媒体率先报道:三星电子236层NAND闪存预计年内开始生产 市场竞争更激烈
-
新科技!苹果正在积极研发某种形式的AR/VR头显或智能眼镜
-
谷歌测试开展新功能 向用户展示哪些云流媒体服务拥有特定的视频游戏
-
支付宝积极响应国家为小微降费的政策号召 一年降费让利近80亿
-
京东汽车就与浦林成山旗下新能源车轮胎品牌浦林达成战略合作 助力轮胎“电动化转型”
-
苹果新专利公布:暗示未来 iPhone手机或许有陶瓷材质版
-
盖茨和韩国能源供应商SK共同牵头 其中SK投资2.5亿美元
-
海底捞早已经捞不动了 据统计上半年最高亏损达2.97亿
热文
-
每日头条!昆明机场取消查验“两码”、核酸阴性证明 不再“落地检”
-
成都高新区15家企业“组团”赴欧洲开拓海外市场
-
央行、外汇局: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
-
天天新消息丨《阿凡达2:水之道》预售总票房破4000万 首日排片超10万场
-
当前最新:湖北设立5亿元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
-
火星冲日与火星伴月今晚将同时上演
-
天天快资讯丨多家上市公司生产线暂停 “亚洲锂都”宜春为何陷环保风波?
-
天天热门:广东消委会发布“农村电商消费”调查报告
-
世界头条:新冠是否应回归乙类管理?张伯礼:条件日趋成熟 适时有序调整
-
全球最新:融资最新持仓曝光!加仓医药生物、休闲服务、采掘
-
杭银消金发行10亿元ABS 客户征信维护难题待解
-
环球微动态丨中资地产美元债一二级市场仍有“温差” 明年二季度发行或迎改善
-
当前关注:业内人士: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有望在产品类型、投资者门槛和市场培育上进一步完善
-
防疫政策调整后 多地核酸采样、核酸检测采购项目宣告终止
-
美国第三季度非农企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0.8%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26.84亿元
-
人民银行山西五台县支行 打好金融支持“三张牌” 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
发展露营旅游 对农村金融机构意味着什么
-
焦点快播:新冠终结者来了?这股突然暴涨!更有AI造就国产App海外火了
-
全球百事通!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6% 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
-
当前时讯:大商所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即将上线
-
热推荐:宁德时代:2022年累计新增借款392.07亿元
-
净值多次“跳水”再拉升,年化波动率超15%,混合理财为何“混”而不“清”?丨机警理财日报(12月7日)
-
每日关注!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调整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
世界即时看!华纳药厂:子公司原料药右布洛芬获得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
-
环球头条:舆情预警丨南投集团:企业子公司部分股权无偿划转
-
每日讯息!江苏阳光:终止内蒙古对外投资事项 将拟投资的光伏项目的项目地选在宁夏石嘴山
-
A股共113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 总成交46.64亿元
-
全球速读:九典制药:公司有生产销售化学原料药熊去氧胆酸
-
解密主力资金出逃股 连续5日净流出407股
-
环球微速讯:广汇能源:白石湖露天煤矿产能核增至1800万吨/年获批
-
山鹰国际:参与设立投资基金并向子公司增资
-
当前要闻:广宇发展:获取陕西、内蒙古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标
-
世界观热点:前十一月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世界杯热潮下足球经济成热点
-
涨跌幅是什么意思?什么因素影响着股票的跌涨?
-
怎么可以全部提取公积金?公积金贷款后还需要缴纳公积金吗?
-
全球热推荐:旭辉控股集团:1-11月累计合同销售1175.9亿元
-
环球要闻:隆基绿能:拟30亿元芜湖投建年产15GW单晶组件项目
-
焦点!重庆银保监局出台16条措施支持复工复产
-
世界聚焦:四部门:实施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改革试点
-
天天快看点丨龙虎榜丨安奈儿今日涨停,上榜营业部席位全天成交1.94亿元
-
新包装上市!Meco蜜谷果汁茶去标签更环保
-
环球短讯!上海: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世界资讯:华秦科技:拟与光声超构投资设立合资公司
-
环球热资讯!我国防疫策略调整是否晚于其他国家?国家卫健委回应
-
天天微资讯!舆情预警丨宣泰医药:熊去氧胆酸能否用于新冠病毒预防及感染的治疗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
全球资讯:天山股份:拟与冀东水泥共设合资公司
-
全球今亮点!中国11月外汇储备规模为31175亿美元
-
世界速看:“代理退保”黑产花样多 江西、安徽等多地征集犯罪线索 消费者该如何识别?
-
国家卫健委:已要求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网点加强药物储备,没有必要去囤积和抢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