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儿女”:逃避有时有用,但只是暂时有用
2023-06-21 14:18:03 来源: 凤凰网
最近一段时间,“全职儿女”这个群体火了。去年底,豆瓣有人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小组,目前有超过4000人加入;小红书上,关于全职女儿、全职儿子的笔记也纷纷涌现出来,仅“全职女儿”的关键词下就有4万+的笔记。
(资料图片)
“全职儿女”成为一个新名词,由此带来一系列有待厘清的新问题。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全职儿女不就是“啃老”吗?事实上,全职儿女与啃老仍然有一些细节差异,这样的差异体现在哪?父母为何能够接受子女的职业就是在家当子女?全职儿女的工作属性又是怎样的?一些全职子女认为,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也有人担忧全职儿女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或导致个人“社会断乳期”的延长,对此如何评价?
全职儿女等同于“啃老”吗
在全职儿女之前,也有尼特族、啃老族等称呼。尼特族(NEET)在1999年的英国出现,指涉的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群体,neet就是由首字母缩写而成,他们是义务教育结束后,不升学、不就业、不参加就业辅导的年轻群体。在尼特族前后,欧美社会还以“袋鼠族”“回飞棒小孩”“赖巢族”等词汇形容那一批已经成年,却仍然跟父母同住,需要父母赞助生活费的年轻人。
2005年前后,啃老族这个称呼开始在国内的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中广泛出现,声势迅速掩盖了尼特族等称呼。自此,啃老族这一群体广泛进入公众视野,并不断被细分。
有一类是主动啃老,自己是四肢发达的成年人,就是不愿意进入职场,也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在家混吃等死,靠父母工作来支撑自己的生活,一点点掏空父母的积蓄和养老金。这类人本质上是品性不佳,他们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中,很难得到舆论同情。
电视剧《断奶》海报
如今人们更常谈及的啃老,主要是一种“被动啃老”或者叫“隐形啃老”,其指涉的是,年轻人明明在工作,也很努力,仍然没有办法养活自己,或者没有办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购买房子,或者在生育小孩后,无法承担抚育小孩的义务。这时,年轻人就需要父母的帮衬,比如每个月给点零花钱,在买房买车这类大件消费上掏空父母的钱包,生儿育女后由父母来帮忙抚育小孩……
全职儿女与啃老族等群体,有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分野。共同点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一种“逆向代际关系”。
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代际关系是,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有义务把孩子抚养成人;在孩子成年,并且独立进入社会之后,成年人得自力更生,不仅需要养活自己,也应该具备赡养父母的能力。这是一种“正向代际关系”。
无论啃老还是全职儿女,当事人虽已是成年人,但他们仍然离不开父母的“供养”。这种供养,可能以经济的形式出现(父母支付买房买车的费用),以劳力支持的形式出现(父母隔代抚养子女的子女),或者是父母的人脉资源的支持,等等。这就是“逆向代际关系”。
作为一个新概念,也有可能是一个新群体,经由豆瓣、小红书等平台上全职儿女的发帖,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全职儿女这个群体的脸谱,以区别于笼统的啃老族。
全职儿女普遍是城市青年,未婚未育,或者离异未育(有孩子的例子比较少);家里经济条件较好,无论父母是否退休,家里都有一定的积蓄;他们普遍有较高的学历,在求职市场上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对工作的待遇和条件有更高的要求,宁愿花点时间找个理想工作,哪怕暂时需要由家里养着……
虽然叫全职儿女,但他们一开始选择这个职业时,几乎都没想过要把这个职业做到老。全职儿女会帮忙家里分担一些家务,或者给父母带来一定的情感慰藉,但他们的主职不是“做子女”,而是备考——考研、考公、考编或者考大型国企,“上岸”是很大一部分全职儿女最重要的KPI。
当然也存在一部分的全职儿女,确实就是全职在家做儿女,陪伴父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孤独的老人越来越多,很多子女很成功但给老人的陪伴显得非常奢侈,因此对于一部分经济已经自由的老人来说,他们对子女社会化意义上的“成功”并不那么看重,反而更珍惜“父母慈,子女孝”的时光。
总的来说,全职儿女多数不是真的全职,或者说全职一辈子,他们以备考族为主,花费一两年或者更长的备考时间,大概有点类似于国外的“间隔年(gap year)”,暂时的停歇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全职儿女为何得到父母支持
初职是每个人人生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社会断乳期”的关键标记。全职儿女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过渡职业,父母的帮助和支持起到一个“托底”的作用,也让社会断乳期有一个缓冲。显然,父母的支持是全职儿女得以广泛出现的前提。
那么,父母为何愿意支持?
这有现实方面的原因。年轻人的奋斗,既需要考虑到个人的努力程度,也需要考量到历史的进程,当前的客观大环境的确给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带来不小的挑战。并不只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很多发达国家也出现了年轻人“赖巢”的现象。不久前《金融时报》的一则报道称,“啃老族”比例的上升应该为世界各地敲响警钟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比例已悄然升至20%以上,为近20年来所未见的水平。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不少人即使有就业机会,也往往专业不对口,薪酬很低,且非正式工作。就像有全职儿女说的:如果我们能够很顺利地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好工作,那又何必在家当全职儿女呢?
中国父母支持全职儿女,也有传统的原因。费孝通曾将中国的代际关系与西方代际关系分别概括为“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中国的反馈模式是“抚育-赡养型”,上一代抚育下一代,下一代赡养上一代;西方的接力模式主要是“抚育型”的,上一代抚育下一代,下一代抚育下下一代,两代人之间的赡养关系并不那么明显。
在反馈模式中,代际联系紧密,父母倾其所有地帮助孩子,既因为对孩子爱得深沉,也因为父母无意识中隐藏着一种功利性的诉求:帮助孩子独立、成才、成功,也是在帮助父母自己,毕竟父母老了需要子女赡养。情与理的交织下,很多中国父母对子女承担的是“无限责任”。父母口头上会说,孩子成年人了就应该独立了,应该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可如果孩子真的没有能力把人生过好,父母又比谁都操心,根本没办法真正放手,还是会竭尽全力帮助子女,这种帮助甚至建立在自我牺牲的基础上。
进而言之,中国的反馈模式本质上是把家庭看做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不仅仅是情感共同体,家庭就是一个集体,父母与子女共荣共存,父母会将子女的利益最大化看做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很多父母愿意掏空钱包帮助孩子买房——至少在昔日房产一直上涨的趋势下,房产升值就是家庭资产的升值,买房是孩子有能力的象征,父母不仅脸上有光,内心也对老年生活更有安全感。父母并不会将子女的隐形啃老视为“代际剥削”,相反,他们会把这当做对子女的“投资”,投资的多少和成败决定了日后所能从子女那里得到多少“反馈”。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诉求,很多父母选择支持子女成为全职子女,全力备考。“子女上岸,全家光荣”,子女获得了稳定生活的入场券,父母的老年生活也会少操心、更安逸。
由此,在一些全职儿女的采访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全身心备考,父母愿意给予经济支持;可如果子女“全职”期间去看演唱会、经常跟朋友出去逛街,或者想买奢侈品,哪怕孩子是父母手掌中的宝,父母经济能力完全支撑得了子女的消费,子女的这些行为也很难得到父母的支持。因为从“投资”的视野来看,这些做法都是分散注意力,属于“不务正业”。
在不少全职儿女身上,父母的支持还有一个特殊的时代原因——子女是独生子女。在以前的多子女时代,兄弟姐妹之间隐约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谁能得到父母最多的宠爱,谁能得到父母的更多财产?父母会尽量表现得不偏心,子女会尽量表现得够成才,兄弟姐妹之间会避免嫉妒的出现。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如果有子女成为全职子女,处境上多少显得微妙和尴尬。比如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全职女儿,哥哥就质疑父母:为什么昔日没有像支持女儿那样支持自己?
当前成为全职儿女的,独生子女为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进一步强化了父母的无限责任:只有一个孩子,不疼这个疼哪个;也进一步强化了家庭的共同利益:孩子好了,这个家庭才会更好。父母更愿意支持孩子的全职备考。
全职儿女的工作是“情感劳动”吗
很难有完全纯粹的爱,也很少有绝对理性的投资人。父母对全职儿女的爱与支持是一方面,但父母难免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继而在言语中给子女施加压力或者贬低子女,同时,全职儿女的学习状态、考试成绩也会影响父母的态度和支持。试想,如果孩子备考两三年时间,却始终看不到上岸的迹象和希望,父母的支持还会一如既往吗?
这时,很多全职子女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或者付出一定的情感劳动,尽量讨父母开心。这成为一些全职儿女抱怨的内容,即家庭仍然是“职场”,他们不仅要付出体力劳动,还要付出情感劳动,比如要调和父母的紧张关系,比如要满足父母的情感需要,比如尽量不跟父母顶嘴和吵架,等等。
情感劳动之说,一方面是削弱了全职儿女的职业“耻感”——论证着这个职业并不好做、自己也付出不少,另一方面也暗含了一部分全职儿女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遭遇“盘剥”,尤其是情感上,拿人手短,他们不得不迎合父母。无论是豆瓣还是小红书,类似吐槽的帖子不在少数。
人们很容易将全职太太和全职儿女联系起来,既然全职太太在舆论中得到那么多支持,全职儿女是否也能如此?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书封
“情感劳动”之说,出自美国社会学家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她对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乘务人员和收帐员做了深入的个案调查,发现以空姐为代表的服务业工作人员,不仅从事体力劳动,还需要有情感的投入,即她们需要隐藏自身真实的情感,而表现出企业所规定的“正确”的情感。比如就算空姐遇到无理取闹的客户,她都要保持微笑、耐心沟通,哪怕内心深处觉得客户实在可恶。服务人员的这种自我压抑,就是一种情感劳动,情感劳动会造成个体情感的衰竭、疲惫和异化。
情感劳动这个概念很快被女性主义者所捕捉,并进一步发现一些隐蔽的女性困境。比如在职场工作分配中,女性更多承担情感劳动属性的工作;在家庭这样的私密空间,情感劳动同样存在。一方面是全职妈妈家庭照顾活动的无酬化,另一方面是全职妈妈在家务活动中不仅需要付出体力劳动,也需要满足家庭成员各种各样的情感需求。比如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全职妈妈提供的不仅无微不至的生理性照料,还需要有爱、坚韧和耐心。
情感劳动之说,既揭示了女性在传统性别机制下的困境,也揭示了更隐蔽的事实:不仅仅是公领域,女性在私领域的情感劳动也是资本追逐利益的工具。
玛利亚罗莎·达拉·科斯特在经典文献《妇女的力量与社会翻转》指出,妇女的无偿家务生产着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最昂贵的商品:劳动力。“妇女是雇佣奴隶的奴隶,而正是对妇女的奴役确保了对男性的奴役”,在家庭生活中“剥削”女性,方便于男性在职场上“被剥削”。国内女性研究者宋少鹏也尖锐指出,“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个人(往往是男人)在公共领域中的职业表现,需要私人领域中亲情的无偿支持。比如,性别化的分工(妻子承担的照料劳动和情感劳动)和代际分工(分担照料责任、甚至负担房屋等生活资料的开支)……”
全职妈妈的情感劳动受到父权制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挤压。全职儿女的情感劳动也适合这样的论述吗?
虽然全职儿女也是在私领域里工作,却全然不同。很多女性成为全职妈妈是由于母职压迫,但成为全职儿女更是子女的主动选择(虽然是大环境下的被迫选择),它是父母对于未能成功“社会性断乳”的子女的托底,是父母给子女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点是,赡养父母本就是子女的义务,这是宪法明确规定的。赡养,不仅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也包括精神上的慰藉。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分歧:当全职儿女认为自己尽量压抑自己的脾气让父母开心,究竟是情感赡养,还是情感劳动?
在几家媒体对于全职儿女的访谈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条”中一个访谈者的说法。访谈者说,“我在外面因为工作需要,关心着各种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老人的数字生活等等。但实际上我没有做到。我还记得有一件事让我很崩溃。
“我回去后才发现我妈妈在抖音电商上,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陶瓷杯和附有所谓证书的一箱玉石首饰。父亲节我送了我爸全身水洗的剃须刀,但是他不知道它防水,一直是用棉签一点点把胡渣清出来。我当时觉得非常难过,原来我爸妈也非常缺少关怀,我已经有两年对他们的生活一无所知了。
“当时我觉得自己非常不能自洽,假如我平时的工作是做公益传播,我告诉大家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的障碍,但我爸妈却依然有这方面障碍……”
最后访谈者说,“年轻人似乎都忙着在外面拯救世界,但却没人帮爸妈洗碗”。很难得这个访谈者有这样的自省意识和深切观察。
“忙着在外面拯救世界”,确实是这一代年轻人的普遍特征。他们学历很高,文化素养很高,个人意识鲜明,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各种侵犯他们权益的做法“绝不饶恕”……继而我们也很容易看到一种迹象,比如豆瓣以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比如小红书那些批评父母的帖子底下一众“跟你父母切割关系啊”“他们对你不负责,老了你也别管他们”的留言。好像只有敢于与父母切割,只有把“不合格”的父母舍弃,才能标榜他们的个人主义和女性主义,他们以此为荣。
所以,这一代年轻人中的很多人,经济上无法赡养父母不说,连情感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都做不到,他们失去与“三观不合”的父母沟通的意愿和耐心,忙不迭认为自己是在“情感劳动”,父母是在剥削者。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个人主义的崛起,父辈权威的进一步旁落,传统的孝文化早已经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尤其是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很多独生子女有这样的意识——“父母的都会是我的”“父母老了得靠我”,这多少让他们“有恃无恐”。虽然传统孝文化当中有许多糟粕的内容,但赡养老人不是最基本的义务和底线吗?
以此观之,很多怨言不断的全职儿女,本质上是什么权利都要,什么义务不想承担。他们既无力成为阎云翔所谓的“自决个体”,也不愿承担赡养的义务,各种主义的口号喊得很响,在社交网络上抱团取暖、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不过是“自我中心式的个人主义”和“无公德的个人”,自私又自恋。
这样说似乎是有些严厉了,但也仅仅指涉全职儿女中很小的一部分——将与父母耐心的情感沟通视为父母剥削自己的“情感劳动”。我们当然也知道,确实存在很多观念落后、态度蛮横、很难沟通的父母,他们也可能给子女造成了心理阴影,也确实有一部分父母以给孩子经济支持为由进一步干涉子女的决定,那么合适的做法是尽量成为“自决个体”,让自己尽快独立起来,挣脱对家庭的依赖。不要既不想吃苦、想依赖父母过轻松的生活,又对父母怨气冲天。把自己的全部“失败”甩给原生家庭很容易,但自怨自艾顾影自怜也只会让自己成为困兽。
全职儿女可持续吗
在一些与父母相处融洽的全职子女看来,逃避虽可耻却有用,这份工作似乎可以一直做下去。然而,对它的担忧和质疑未曾停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性断乳”的一再延迟。
个体要实现社会性断乳,至少需要拥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需要一份养活自己的职业。全职儿女只是社会性断乳的暂时延长,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强筋健骨后,更好地“断乳”,而非继续延长。
但学者撒凯悦、罗润东的调查发现,家庭中代际的财务转移对青年群体就业及其工资水平影响显著。父母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时会对子女就业产生负向的“信号”作用,子女就业的动机减弱,且工资水平较低;反之,向父母提供物质赡养的青年群体就业概率更高,其工资水平也相应更高,且“养老”对青年群体就业的刺激作用大于“啃老”的抑制作用。学者刘达禹、赵恒园、徐斌的另一份调查也佐证了类似的结论。调查发现,“啃老”已然成为当下阻碍适龄劳动人口参与劳动的核心因素,而照料老人会提升个体的劳动参与率,根据边际概率计算,啃老造成的负向影响更为严重。
换句话说,社会性断乳越晚,可能只会让孩子更加无法适应社会。考公考编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岸的概率并不高,这意味着一些人不得不将全职儿女这份工作一再延长,越是延长,进入职场的主动性就会更低,甚至有可能催生“代际福利陷阱”“代际剥削”,子女丧失进入社会的意愿和能力,慵懒躺平,从“全职儿女”变成“主动啃老”。
与此同时,全职儿女固然可以得到父母暂时的庇佑,但随着父母年纪的增大,收入的降低,以及大病等意外风险的侵扰,如果没有子女力量的支撑,家庭这个庇护所只会愈发显得脆弱,甚至导向“双重破产”的局面:父母与子女一损俱损,子女将父母拖入贫困的深渊。
这一点,日本社会并不鲜见的“老后破产”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直观的教训。失业的成年子女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的养老金无法覆盖日常支柱,家庭的经济压力就会陡然增加,并有可能破产。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障制度仍有长足的进步空间,一旦出现“老后破产”局面,形势只会更严峻。
一些全职子女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类问题的存在。譬如有人在采访中说,“可能有一天家里真的缺钱了,我也会出去打工,就是为了钱,为了生存打工”。只不过,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是两回事、“孝力”与“孝心”也是两回事。在家庭全职越久、脱离社会越久,社会化的过程就越辛苦,届时已经不是你愿不愿意工作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适应工作、职场愿意不愿给你工作机会的问题了。
结语:暂时逃避才有用
我们并不否认,现实中存在那种特别有钱的家庭,经济上完全自由,子女只要不败家,坐着收租就可以活得很好,这样的家庭无所谓孩子是否有成就。只是,大多数家庭都比较普通,全职儿女可以是暂时的过渡、是“gap year”、是职业的准备,也可以是亲子关系一次思考的契机,但成为长久的职业确实值得商榷。
如今年轻人发明出“全职儿女”这样的新称呼,可以看出年轻人试图将这个群体“脱耻”,让更多人去除对这个职业的偏见、认同它的价值。有时候,舆论也会通过反讽“隐形啃老”,论证这个职业的合理性。这种论调都是这样说的:全职儿女好歹在家里陪伴父母,也只是从父母那里拿到零花钱,而那些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去了大城市虽然找了份工作,但买不起房要家里出首付,还不上贷款要家里人退休金补贴,结婚生子需要老人带娃……这种掏空老人钱包的“啃老”难道不是更为严重?
但诚如前文笔者所言,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家庭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投资房产、投资孩子的未来是一项集体决定,在父母的认知中,孩子独当一面、功成名就了,父母也是受益人。父母或许并没有享受到直接的收益,但他们有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且,相较于前路渺茫的全职儿女来说,那些在大城市已经立足的年轻人已经社会性断乳,这反而是能够让父母放心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国隐形啃老现象的普遍,主要是中国城市化成本太高了,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多少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全职儿女如果真的上岸了,他们大概率也要继续隐形啃老。所以,全职儿女并无立场去嘲笑那些买房需要父母支持的人,他们不是不想要父母的支持,而是他们此时连买房的能力都没有而已。
所以,逃避只有是暂时的时候,才有用。全职儿女无法一辈子都将家庭作为职场。尤其是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社会压力与日俱增,年轻人如果失去主观能动性,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或借口延长断乳的时间点,那么有可能只是让风险累积并加剧。
一代有一代的承担,我们并非合理化现实问题,而是我们只能跨过现实的障碍往前走,一无所有的我们别无选择。全职儿女需要综合考量父母的意愿(父母是否支持)、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否拉低了家庭的生活水平)、个人水平(备考后成功的几率),并给自己设一个职业期限。断乳那一刻很痛苦,可如果年纪越大还断不了乳,只会更痛苦,最终还会拖累父母一起痛苦。
标签:
为您推荐
精彩放送
热门文章
-
昆仑万维持续下挫,现跌超15%
-
环球快消息!腾讯汤道生:在大模型的训练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异构算力的支持
-
广州地铁3号线要“上市”?最新回应:不实 未纳入基础设施REITs 全球热消息
-
广西南宁拟定降低收费、延时免费等措施优化停车管理 |焦点信息
-
兴森科技:目前400G和800G光模块主要瓶颈工序均已打通 快讯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190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专题金融债券
-
港股科网股持续下挫 哔哩哔哩跌幅扩大至6%
-
【新视野】隔夜shibor报1.8440%,下跌14.50个基点
-
工信部: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世界聚焦
-
全球新资讯:港股游戏股跌幅持续扩大 IGG跌超18%
-
华为回应向日企收取专利费:合理收费是创新的结果而非目的 焦点速讯
-
南财基金通·混合型基金收益排行榜(6月20日) |全球快看点
精彩图片
-
成本大减!新一轮的旗舰大战也将在即将到来的9月正式拉开帷幕
-
博览会开幕 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正式发布
-
技术下降!Intel独立显卡驱动一次评测就发现43个Bug
-
高性能的台式机彻底告别“光污染” 雷克沙推出简洁纯白外观设计
-
韩国媒体率先报道:三星电子236层NAND闪存预计年内开始生产 市场竞争更激烈
-
新科技!苹果正在积极研发某种形式的AR/VR头显或智能眼镜
-
谷歌测试开展新功能 向用户展示哪些云流媒体服务拥有特定的视频游戏
-
支付宝积极响应国家为小微降费的政策号召 一年降费让利近80亿
-
京东汽车就与浦林成山旗下新能源车轮胎品牌浦林达成战略合作 助力轮胎“电动化转型”
-
苹果新专利公布:暗示未来 iPhone手机或许有陶瓷材质版
-
盖茨和韩国能源供应商SK共同牵头 其中SK投资2.5亿美元
-
海底捞早已经捞不动了 据统计上半年最高亏损达2.97亿
热文
-
世界微速讯:现在新南威尔士州最好的待售房屋
-
国六b落地 车企准备好了吗? 天天快消息
-
考驾照科目二教程图解_考驾照科目二
-
乡村之美丨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万工程”给你答案_全球微速讯
-
当前报道:白起是哪个国家的将领(关于白起是哪个国家的将领的基本详情介绍)
-
气保焊属于熔化焊吗_气保焊
-
工信部:制定促进锂资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今日报
-
【世界独家】中手游回应B站减持6100万股:减持为满足B站正常经营财务管理需求,B站仍是中手游重要股东之一
-
焦点播报:教育部:加强对个人或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志愿填报活动的监管
-
今日南财市场情绪指数为57.6,市场投资热度明显提升 _天天观点
-
南财基金通·混合型基金收益排行榜(6月20日) |全球快看点
-
铁路端午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7100万人次
-
三部门: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_环球资讯
-
高管变动 | 圆信永丰基金总经理蔡炎坤离任
-
算力概念股震荡走弱 浪潮信息跌超5% -环球今日讯
-
港股房地产股延续跌势 正荣地产跌超8%
-
光伏概念股盘初拉升 HJT电池方向领涨 |全球观速讯
-
最资讯丨港股科技股持续疲软 哔哩哔哩-W跌5%
-
国债期货开盘全线上涨 报资讯
-
世界最新:【研报推荐】东方证券机械设备行业策略报告:景气筑底拐点可期
-
中国充电联盟声明:没有协调解决政府专项资金的职能
-
观热点:银行热销增额终身寿险 背后风险提示不足
-
全球看点:黄河启动2023年主汛期前调水调沙
-
今日热门!2022年全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57家
-
【全球播资讯】两市融资余额增加29.93亿元
-
美国五角大楼将对乌军援的记账错误金额提高至62亿美元
-
华泰证券:预计6月空调内销出货有望维持较高增长态势
-
【环球聚看点】6月赚钱效应回升 私募后市研判更趋积极
-
今头条!来甬城 赴一场创业之约
-
香港将推出多项优惠及活动欢庆回归祖国26周年
-
今日快看!留住乡村的根与魂
-
环球热消息:勤俭节约好传统代代传
-
2023年上海金山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日活动举行|环球信息
-
蔚来获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约11亿美元投资 -天天播资讯
-
焦点滚动: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推进座谈会在云南昆明举行
-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会见新加坡淡马锡集团董事长林文兴 天天最资讯
-
1-5月重庆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8% 交通、水利、能源投资增速位列前三 当前动态
-
6月20晚市要闻
-
天天讯息:神农集团: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5亿元
-
新动态:探秘直播电商头部企业的“修炼法则”:坚持内容立身的长期主义
-
热消息:郑州5月商品房销售1.37万套 销售均价9911元/平方米
-
广电网络:控股孙公司申请破产清算
-
前4月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84% 规模正在靠近个险渠道
-
大丰实业:孙公司签订索契天狼星剧院和音乐厅综合体项目承包合同
-
郑州5月商品房销售1.37万套,住宅销售面积环比涨四成
-
上海2022年游戏收入达1280亿元 奉贤、徐汇成游戏企业热门注册地
-
蚂蚁集团黄浩:以AI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新技术 正在重塑金融服务
-
农业农村部:计划再新建深远海养殖规模1600万立方米 环球快资讯
-
全球热头条丨智光电气:与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广生堂:新冠口服小分子创新药泰中定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揭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_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