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召开之际 青年企业家畅谈在沪逐梦

来源: 解放日报

上海的城市发展史,也是一部青年创新创业的奋斗史。当前,上海正努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用心打造青年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希望之城,助力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双向赋能、相互成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即将召开之际,我们邀请多位在上海创新创业追逐梦想的青年企业家,围绕青年对城市的意义、青年如何实现更好发展、城市给予青年哪些支持等话题,畅谈关于上海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思考。

青年是城市的未来和希望

记者:当初您为什么选择来到上海工作创业?

张莉(伊尔庚(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一直觉得上海是一个适合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城市。大学期间我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选修了两门课,当时教授讲课用上海做案例,建议有梦想的年轻人去上海,我听完就记住了,所以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了上海,在外企工作了7年,这段经历也为我后来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和企业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也越发确信:只要敢想敢拼,上海对青年人来说处处是希望。

陈钟浩(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我们所在的纺织服装行业,供应链上游核心主要在华东地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们考虑打造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来驱动传统纺织业数智化升级,所以对人才的诉求就非常大,但要招到懂运营管理的人才却很难。当时我们考察了好几个城市,发现上海很符合我们的需求,这里汇聚了全球很多企业的总部,财务、金融、IT技术等领域的青年人才资源都比较丰富,所以2020年我们就将公司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板块业务整体迁入上海,希望借助上海的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

记者:青年对城市发展为何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潘晶(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青年群体拥有活力、创造力和开放的思维,他们代表着城市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才华和创意对于城市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当此刻在城市中奋斗的青年取得了成功,他们将来变为行业中流砥柱的时候,就能驱动资源、引领发展。青年身上所具备的可能性,也让城市的未来拥有无数可能。可以说,没有青年就没有未来。

陈钟浩:每个时代的知识结构都在变化,这在青年群体中体现得更明显。在服装行业,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以前可能更看重设计师的背景资历、工作年限等等,现在服装公司的设计师几乎都是年轻人,我们自己企业80%员工都是“90后”。年轻人更懂得年轻人想要什么东西,他们具备丰沛的创造活力、技术革新的能力,以及看待事物的全新角度,没有年轻人带来的知识库快速迭代更新,企业很难实现创新发展。城市发展和行业变革,都需要具备新知识结构的年轻人的推动。

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多支持

记者:对青年创新创业来说,上海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陈钟浩:上海是一座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观念的领先和开放是巨大优势,这对于青年创业来说是很关键的因素。其实相较于某项补贴或短期激励,我们更看重城市对新模式、新业态的尊重和认同,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更为重要。上海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就非常强,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很高,政府对企业要做的事是真正了解并且认可的,企业与地区的未来发展战略也契合,就能获得真正的归属感,能够踏实地扎根在这里。

郑静(上海信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上海创业快20年,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上海的开放包容,即使是毫无经验的学生,在完善的创业政策指引下,也能快速成长。一直以来,上海优质的营商环境,流畅的政企对接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及时出台的人才引进、税收优惠和产业扶持政策都让创业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也达到了助力企业高效发展的效果。

记者:在创新过程中,您获得了上海提供的哪些帮助?

王世全(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上海为创业者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例如创业担保贷款、税收减免等,降低了创业门槛。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很多政策支持,包括在创业初期就获得了上海市经信委最高额人工智能专项资金资助,以及闵行区海创团队的政策支持。这些支持给到了我们非常多的帮助,真的是雪中送炭。对青年创业者来说,上海还拥有密集的创新创业社区和生态系统,提供了青年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以及可共享的资源和专业指导,有助于青年快速成长。

郑静:我身处医药科技行业,全国每四个I类创新药,就有一个来自上海。我读书的时候,张江药谷刚成立,鼓励大家去做成果转化,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资金、设备等,而且拥有无可比拟的高校资源、高端人才、平台资源及产业优势,针对创新药研发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政府的号召力很强,我们就加入了创业大军,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第三次创业,我还是从张江起步,现在在临港建了厂房,又在奉贤开始建设全球研发生产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申请科技基金、帮扶基金,还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政府都考虑得很周到。

让青年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记者:您观察下来,这一代青年人跟过去相比,有什么特质?

张莉:在物质条件方面,这代青年比我们那代人可能更加幸福,但我也观察到,有些青年面临着人生的迷茫,可能一时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有人说年轻人不靠谱,我觉得根本不是这样。每个时代赋予青年的资源禀赋和外部成长环境不同,对青年的要求也不一样,每一代青年的关注点也不同。我认为这一代青年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有能力为时代创造一些新的东西。

潘晶: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大概有两类青年。一类是刚步入社会,正在努力寻找安身立命的位置,更看重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急于找到一个自己的锚点。另一类则已进入自我价值的实现阶段,他们关心自身梦想。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来说,需要用不同的政策和方式去帮助他们。对那些正在寻找自身位置的青年,我们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不能让他们在开始阶段就轻言放弃。对那些已经找到自身位置的青年,要让他们能够扎根下来,在奋斗中实现成长。企业更要把创新产业做大做强,给青年提供更多机会,用企业的成长带动青年的成长。

记者:您认为,上海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还需要做些什么?

陈钟浩:青年发展是一个过程,和企业一样,初创期很重要。但在上海很多地方,住房、经营等成本还是偏高,导致一些创新创业初期的青年人才不敢过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我认为还是要进一步降低青年在这里创业、生活的各类成本,让青年在这里发展有盼头,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建设更多面向年轻人的人才公寓和创业园区空间,也可以出台更多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比如对海外留学生回国回乡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等。留住一个创业青年,他就会变成一个“招商者”,把他身边很多同频的年轻人也带过来。

王世全:我们选择在上海扎根,也是基于上海的城市文化,以及它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如果说未来还需要做什么的话,可能就是针对大家普遍反映的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等问题,提供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工作机会、加强对青年创新创业的支持、改善住房条件等,同时给予青年更多参与城市发展决策的机会。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

为您推荐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