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涉房交易管控升级 信用卡业务规模增长明显减速

来源: 金融时报

在监管政策要求下,各大银行对信用卡资金用于房地产类商户的交易管控措施密集出台。8月份以来,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纷纷发布公告,采取严格措施限制个人透支信用卡购房。总体来看,透支信用卡在开发商或中介付首付或佣金的通道已被“堵死”,而缴纳物业费和分时用房(出租房)则多被限额交易,单笔不超过1.5万元或3万元。

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严禁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信用卡透支等资金用于购房。此番信用卡涉房交易监管的“升级”又将对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何种影响?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对北京市部分地产中介公司门店、部分小区物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并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信用卡涉房交易管控升级

“就在几天前,我有个客户想刷信用卡付12万元的中介费,结果只刷过去2万元。银行客服解释说是为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而进行的交易管控。”近日,《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丰台区的联众地产经纪有限公司门店,了解近期是否出现信用卡支付佣金失败的情况,业务经理阮光兰如是回应记者。

9月中下旬以来,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收紧信用卡资金用于房地产类商户交易。例如,9月27日,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招行信用卡不可在房地产类商户(商户类别码为1520、1771、7013)进行交易。9月30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根据监管部门要求,该行于10月8日起对信用卡资金流入房地产类相关领域的交易进行管控,光大信用卡在此类商户透支消费时将会导致交易失败。

实际上,信用卡购房受限早已不是“新鲜事”。除上述银行外,渤海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中原银行等均已在此前发布了限制或关闭信用卡房产类交易的公告。“信用卡资金流入房产的管控一直存在,当前多家银行叫停个人透支信用卡买房业务,主要是配合中央‘房住不炒’的立场和定位,其次也是对于信用卡风险管控的手段。”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梳理各行公告内容,《金融时报》记者发现,信用卡消费与房地产相关的商户代码主要有:住宅与商业地产开发(商户类别码1520)、房地产代理和经纪(商户类别码7013)、房地产建筑安装工程(商户类别码1771)、出租等休假类房地产(商户类别码7012)、不动产管理(商户类别码6513)。

而各行对这些商户的交易限制情况略有不同。总体来看,上述五类商户中,前两类均被禁止交易;针对信用卡刷卡缴纳物业费和分时用房(出租房)等,由于该类交易属于日常缴费,都可透支信用卡,但一般设定了单笔不超过1.5万元或3万元的交易限额。

“每台POS机都会有一个特定的商家编码,而各类商户也有自己专门的代码,其中有4位数字是行业代码。一旦在我们店里的POS机上刷了信用卡,就会被自动识别出来是哪种交易类型,只要是关于房产商户类交易都会被限制或禁止交易的。”北京大兴区枣园路链家门店经理刘钊表示,该门店POS机已不支持信用卡刷卡缴纳中介费,建议使用储蓄卡支付。

信用卡业务规模增长明显减速

“首付不够、刷卡来凑。”从前的这些购房凑首付“伎俩”,在此番信用卡涉房交易管控升级之后行不通了。“叫停信用卡透支买房,其主要目的是避免信用卡透支成为‘炒房客’的资金来源,恪守‘房住不炒’的房地产政策定位,将对遏制房地产市场不合理需求、打击‘炒房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同时,反观银行业,目前银行信用卡业务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信用卡涉房交易的管控升级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央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6.32万亿元,环比增长3.23%;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23万亿元,环比增长3.64%。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29万元,授信使用率为44.31%。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84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占比较上季度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银行卡资深专家董峥认为,对信用卡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管控一直都存在,近期监管趋严一方面是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原因,另一方面更是对信用卡风险管控的强调。“经过过去一段时间爆发式的规模增长,今年以来,银行信用卡规模增速放缓,信用卡不良上升,有些银行甚至大范围封卡或降额,以调整信用卡业务结构。”在董峥看来,近年来,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形式不同于以前,主要反映在投资领域,比如信用卡套现做P2P投资、透支信用卡从事房地产交易等。“下半年,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重点是消化不良、控制风险,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信用卡交易管控,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董峥说。

梳理部分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不难发现,不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规模出现明显“减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均出现了新增发卡量放缓的情况。与此同时,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在内的信用卡不良率均有所上升。

“信用卡风控的确存在难点。”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坦言,由于目前对信用卡资金流向没有一个完整的监控机制,如果客户将授信额度从账户内以现金方式取出,再跨行转入其他银行,则信用卡发卡行很难追踪到具体的资金流向。

“银行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监控到刷卡人的资金流向,但系统随后会有一个反馈,银行也会据此通知客户该笔款项不能进行分期还款,客户必须在下一个还款日前还清款项,否则会对客户的征信记录产生影响。”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当前的严监管下,刷信用卡购房可能会“得不偿失”。

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可期

事实上,如何更好发展信用卡业务,既有效拓展信用卡利润来源收入,又防控好相关风险,一直是银行业需要研究的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消费升级观念的深入,以信用卡为载体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武雯表示,银行一方面需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加大信用卡产品的创新力度,加大金融科技的应用,实现相关业务的精准销售;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充分运用大数据,对信用卡资金交易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失信客户信息及时更新,防止金融风险发生。监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甄新伟强调,银行不能为扩大信用卡业务规模,而降低对信用卡客户的准入门槛和对信用卡交易活动真实性的审查。高质量发展信用卡业务,应当坚持基于个人客户真实信用,服务个人客户的真实消费活动。

“具体而言,一是要让信用卡使用范围更广,丰富加强信用卡应用场景建设;二是要让信用卡使用方式更便捷,利用闪付、APP等让信用卡刷卡更加高效,让信用卡拥有更高科技含量;三是要让信用卡承载服务更丰富,充分发挥银行客户资源优势,以信用卡为载体,聚合更多服务以及优惠便利。”甄新伟说。

多位业内专家坦言,此番信用卡管控升级或会对银行信用卡业务交易量的增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是“良性”的,有利于缓解信用卡业务领域的相关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波密集的银行公告中,支付房租和物业费也被明确提及,多家银行限制单笔不得超过1.5万元或3万元。《金融时报》记者来到北京大兴区红木林小区长城物业公司了解到,该物业公司支持信用卡支付物业费,并且考虑到多数业主的物业费在限额范围内,因此基本不受影响。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强调,在恪守“房住不炒”政策定位的同时,银行也要积极保障居民正常的购房、租房融资需求,不可盲目“一刀切”。甄新伟表示,“银行一方面要重视授信资金流向,多关注给予个人或企业客户资金的最终流向,避免客户以其他名义获得的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成为炒房资金;另一方面,要优化银行授信产品,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等针对个人的信用产品。银行要积极优化授信政策,在业务准入标准、操作流程、监控手段等方面持续优化。”

武雯表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一方面需要对市场相关主体的资金使用作出禁止性规定,明确违规行为的严厉惩戒措施,并且加强对消费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平台的资金流向管控,从源头上遏制炒房行为;另一方面,需要对各级政府涉及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监管责任作出细致规定,对监测、监管与协作等工作机制也作出制度性安排。(记者赵萌)

标签: 信用卡涉房交易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