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家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情况分析:上市银行理财业务整体稳定

来源: 和讯名家

(三)净值化转型情况分析:转型进度深入推进

从各家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我们了解到了17家上市银行的净值化转型程度。

2019年末,在有披露相关数据的17家上市银行中,净值型产品占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比例超过50%的有9家,超过40%的有13家。其中,净值化转型完成度较高的主要是中型银行,一方面是理财业务余额体量并不巨大,净值化改造难度不会太高,另一方面是这些银行本身有一定的投研实力积累,对净值化转型能够起到助推作用。

整体来看,上市银行的净值化转型程度已经相对较高。

表4 2019年末部分上市银行净值化产品余额占比

数据来源:银行年报、普益标准

(四)理财业务收入分析:不同策略导致理财中收差异较大

部分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理财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即理财中收情况,我们对中收部分进行了梳理。

理财业务中收主要来自于理财产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随着净值化转型程度加深,这三类费用的占比将会有较大改变。过去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模式下,销售费用占比相对较高,管理费和托管费相对较低;未来,净值化运作后,将更多的依靠管理费与托管费来创收。

近两年,理财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最高的是工商银行,其次是建设银行。比较来看,工行、招行、建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等四家银行在非保本理财余额上虽有差距,但都在1万亿以上,而四家银行的理财业务中收却有巨大差异——建行从理财业务赚取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远超其他三家。从中收与非保本理财规模比可以看出,工行的中收比高达1.565%,位列上市银行第一,远超建行、招行、中信银行,同样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排名第二的是重庆农商行,中收比近1%。

2019年,中收占比的平均值为0.517%,较2018年的0.526%有所下降。

从理财中收的增速来看,杭州银行、苏州农商行、上海银行都有较大的增长,从这几家银行在中收/非保本理财业务规模的占比来看,这三家银行中收比例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这或许是银行调整理财业务定位、增加收费以提升服务质量所致。

也有部分上市银行理财业务中收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例如中信银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光大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这四家银行中收占比在2019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或许同样是定位策略改变所引起的。

而值得关注的点在于,中收占比下降明显的,都是规模较大的银行,这或许是不同银行理财业务策略改变所致。

表52018-2019年部分上市银行理财业务中收情况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报,普益标准整理

(五)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情况分析:2020年产品发行明显提速

截止到2020年5月末,全国共计10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并发行理财产品。最早一批开业的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已合计发行理财产品1079款。

从十家理财子公司各季度所发行的产品数量来看,大规模发行产品是从2019年4季度开始的,而2020年1季度由于疫情原因发行数量仅环比持平,2季度开始发行数量逐渐恢复,仅4月与5月的发行量就超过1季度。未来,随着招银理财、邮储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加大发行力度,以及更多子公司开业,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数量将进一步扩大。

表6各季度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情况(只)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四、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环境变化及未来机遇分析

(一)发展环境变化:政策、经济、社会环境推动理财市场整体转型

进入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较过去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在疫情影响下脆弱性加剧、逆全球化浪潮推动国际关系紧张程度不断升温,而国内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带来的中长期影响,以及国际关系的持续不确定性,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金融业务发展的压力危机并存。

政策环境方面,境外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衰退。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化解隐性债务、改善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等仍将是金融政策的主要方向之一。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我国金融业在资本市场改革、金融领域扩大开放的政策背景下整体发展向好。

经济环境方面,新冠疫情给国内经济带来了短期冲击,同时对于全球经济影响较为明显,但疫情的外部冲击逐渐消退后,世界经济仍有望加速复苏。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供需结构改善,宏观经济仍然具有较强韧性。

社会环境方面,资管新规的发布,使打破刚性兑付被正式提上日程,资管市场的风险将从金融体系内部缓释到市场。过渡期内,投资者需要逐渐适应“打破刚兑、风险自担”的新投资理念,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逐步学会寻找优秀的金融服务机构和最适合的金融投资产品。另一方面,老龄化正在成为新的社会困扰,主要体现在现有人口的年龄结构老化、新生人口数量的下滑,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将在未来20年内不断释放。对于金融领域而言,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会使得投资者的财富目标发生变化,从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产生影响。

(二)未来发展环境分析:监管加强、金融开放、利率环境变化推动理财业务模式变化

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形成更加规范的市场竞争格局,有利于银行资管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过去资管行业内多有通道、嵌套、资金池、影子银行等乱象,但随着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措施的落地实施、深入推进,资管机构摒除乱象、厘清风险、回归本源、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为资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真资管模式将成为各家机构的服务本质,资管机构从利差的盈利模式转向“管理费+超额收益”的盈利模式转变,银行资管行业的受众范围、评价口碑都将会有提升,这为银行未来大力开展资管业务提供了优质土壤。

金融开放为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参与主体、更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利于部分上市银行发挥规模优势。自2019年以来,金融对外开放提速,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得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外资机构进场无疑将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倒逼国内金融机构成长,有利于打破国内金融业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中国金融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对于资管业务而言也是同样的,国际领先的金融机构在“代客理财”方面有深厚积累,其领先的经营理念、业务模式将会对国内资管机构产生带动作用,也同样会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对中小型资管机构的压力尤其明显,但对规模较大的银行,可以通过发挥规模优势,提升服务质量、加大产品供给,以应对外资金融机构带来的挑战,为更长远的未来奠定竞争力。

利率环境变化,为理财资产配置改变带来结构性变化。随着全球利率下行,叠加疫情带来的宽松货币政策,长远看我国利率也将进入下行通道,固收类资产投资收益将会降低;另一方面,利率下行将改善实体企业的边际融资成本,经营状况有望提升。综合来看,未来固收类资产投资占比相对于权益类资产占比将会有所下降。目前来看,各行对标的产品体系依旧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混合类产品数量较少,权益类产品更是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受限于当前各银行在权益类资产投研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可以预见,随着理财资产配置的改变,拥有较强投研能力的银行将获得新一轮的发展。

(三)理财子公司业务策略分析:与其他机构的竞合关系需重新定位

与其他资管机构合作关系有望更加深入紧密。利率下行趋势会一定程度推动市场风险偏好的协同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将会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对应资金进入到权益类高收益资产类别中,这也是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中的历史趋势。但从当前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时长与过去理财部门的业务中心看,独立自主开展权益类投资并不现实。具体来看,由于薪酬制度、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差距,理财子公司与理财部门的权益投资能力短期之内很难补上,因此在权益投资方面,银行或寻求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的合作,以委外或者投顾的方式来弥补在投研和风控能力方面的欠缺。

银行理财子在管理运作方面可充分借鉴其他资管机构,例如估值体系和风控体系的建设。在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初期,银行子公司可以向基金公司学习其在产品估值体系及风控体系中的经验,以寻求更多的资源倾斜和合作机会;也可与基金公司合作寻求投顾服务。公募基金公司在权益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投研经验和风控手段,可以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公/私募理财产品的权益投资提供投顾服务。当前,银行理财面临从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的转型。而净值型产品的运营模式参照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赎,而相关的估值清算领域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较为生疏。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由于产品线的复杂性,在估值和份额清算上投入了较高的前期成本,而考虑到银行理财产品线可能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外包给基金公司或券商托管部门来降低成本。但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建立自有的估值体系、风控系统等都需提上日程,寻找公募基金合作是较为可行的方案。

最后,银行理财资金也可直接投资公募基金产品——一方面,在起步阶段银行理财可借力公募产品抢先布局权益市场,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初期,需面临客户风险偏好的调整期和适应期,这一阶段银行对于低风险属性的公募基金FOF组合产品具有一定诉求,即使是对不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而言,其资管部门发行的理财产品仍需要通过公募基金布局权益市场,这也为银行与公募基金的合作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标签: 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情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