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播报 >文化>> 正文

济青高速沿线新发现22处遗址和墓葬群 揭开战国遗址密码

来源:青岛早报    2022-01-25 13:54:57     作者:    

为保障山东高速重点项目顺利进行,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组建精英考古团队,经过长达两年多的田野调查、勘探和发掘,圆满完成了济青高速中线潍坊至青岛段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考古工作中,青岛考古人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用一双慧眼在1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新发现22处遗址和墓葬群,通过连续抢救发掘,先后出土青铜器、陶器和瓷器2000多件,对研究青岛和潍坊地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历史具有重大意义。日前,山东高速济青工程有限公司在高密举行赠送锦旗授予仪式,盛赞青岛考古团队是一支“山东考古铁军”。

出土珍贵文物2000多件

根据省市各级文旅部门要求,从2019年9月起,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承担了济青高速中线潍坊至青岛段及连接线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前后历时两年多。经全线调查勘探,共发现文物点25处,其中潍坊至青岛公路主线文物点19处,连接线工程文物点6处。25处文物点中,有22处为新发现的遗址和墓葬群。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研究决定,对其中16处遗址和墓群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考古发掘,四个遗址和墓地,从西往东分别是坊子区桑犊故城的汉-魏晋墓群、峡山区的西于戈庄龙山遗址和汉-宋金时期墓群、故献东周遗址及魏晋-宋金时期墓群、东埠汉代窑址及墓群。年代涵盖新石器-商周-秦汉-魏晋至宋金,发掘遗迹1000余处,出土珍贵文物2000余件/套,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和铁器等,为潍坊和青岛的古代文明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在工作过程中,考古队员了解到,在部分区市,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正规的考古发掘,或者是一二十年来的首次发掘。这次考古发掘,为铁路沿线各区市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也为各区市的博物馆增加大量的文物馆藏。随着后期资料整理和文物的修复工作,这次考古工作将揭示更多尘封的历史。

铁路沿线考古“大会战”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7月份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台市博物馆等考古单位选派精干力量,不畏严寒、不惧酷暑,数百人的考古队伍在济青高速中线展开了一场考古发掘“大会战”。期间,山东高速济青中线有限公司积极配合,为考古发掘提供必要条件,使得考古工作顺利推进。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发掘面积数万方米,墓葬上千座,出土大量文物。

作为山东优秀考古团队之一的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济青高速中线潍坊至青岛段沿线考古工作中,抽调大量业务精英奋战在130公里的交通大动脉上,考古人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展现出青岛考古天团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敢打硬仗、勇于拼搏的考古精神。经过考古团队的共同努力,今年春节前,济青高速中线的考古工作即将圆满完成。700多个日夜,青岛考古人从酷暑到寒冬,一直奋战在考古一线,真正当得起“山东文物铁军”的光荣称号。

考古现场

90座汉墓还原历史

据介绍,潍坊至青岛公路及连接线项目属于济青高速中线,总长度约130公里,线路沿途自西向东经过潍坊昌乐县、安丘市、坊子区、峡山区、昌邑市、高密市、青岛胶州市,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项目规划路线及修改路线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调查勘探工作。项目最终拟定路线经过桑犊故城遗址南侧,占压部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调查勘探发现占地区域内有墓葬分布。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石玉兵队长介绍,桑犊故城遗址位于潍坊市坊子区范家沟村东,是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龙山、商周、汉代时期遗址。本次发掘区域位于遗址南部的山坡上,在发掘区内共发现墓葬约90座,根据墓葬出土器物初步判断墓葬年代为汉代。墓葬随葬器物以泥质灰陶罐、壶为主,部分陶罐陶壶有彩绘;另有绿釉红陶壶、铜镜(日光镜、昭明镜、博局镜)、铜钱(五铢、货权、大泉五十等),少量墓葬陪葬铁剑、青铜箭头、铜带钩以及漆器等。

据《汉书》中记载“桑犊,覆甑山,溉水所出,东北至都昌入海。 ”《水经注》载“桑犊,北海之属县矣。有覆甑山,溉水所出,北径斟亭西北,合白狼水”。桑犊为西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置桑犊县,与寿、斟鄰、乐都同属北海郡。本次考古发掘发现的汉代墓葬,应是桑犊故城在汉代时期城内生活居民的墓葬。此次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此区域的墓葬结构、手工业水等方面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当地文化内涵,为研究此区域当时的历史面貌提供了线索。

揭开战国遗址密码

2021年10月20日至12月,青岛考古研究所对济青中线项目故献遗址占地区域涉及的墓葬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据介绍,故献遗址位于高密市柏城镇故献村北,是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商周、汉代时期遗址。本次发掘区域位于遗址南部,地表采集较多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少量夹砂灰陶,可辨器形以豆为主,少量罐、鬲等腹片,陶片纹饰以素面和绳纹为主,地表可见较多被破坏的砖墓。石玉兵介绍,考古发掘1700余方米,清理灰坑132个、灰沟8个、水井16个、灶2处,墓葬12座,出土器物及标本100余件。通过发掘,地层以及灰坑、灰沟、水井出土器物主要为豆、盆、瓮、罐、瓦等器物,时代应在战国至汉;墓葬为砖室墓或砖椁墓,出土白陶、青瓷、白瓷、白地黑花瓷器、酱釉瓷等。

通过本次发掘,认识到故献遗址主体时代应为战国至汉,遗址内偶尔会出现春秋甚至商的陶片,但因为遗址破坏严重,地层浅薄,早期遗存基本不见,故献遗址在战国至汉时期应是生产生活遗址,到魏晋、宋金、明清时期已经作为墓葬分布区,在发掘前期周边调查,故献遗址周边有唐宋时期的城址、寺庙等建筑遗址,此处唐宋墓葬可能与周边的唐宋居住遗址有关联。

史前聚落浮出水面

西于戈庄遗址位于潍坊市峡山区西于戈庄村西南及南侧,同样系济青中线项目沿线的考古项目。

2021年8月开始,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遗迹分布区域进行考古发掘。据现场考古队长付胜龙介绍,因发掘区域东西跨度较大,本次考古发掘自西向东分为五区,共清理墓葬153座。通过发掘可见,墓葬年代起自战国,终至晚清,涵盖战国、两汉、魏晋、晚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代,以汉至魏晋为主。汉至魏晋间墓葬以竖穴土坑墓与竖穴土坑砖椁墓为主,亦有少量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出土器物以灰陶罐、灰陶壶、铜钱为主,亦有少量铜镜、釉陶壶、原始青瓷壶、白陶罐、白陶扁壶等。汉至魏晋灰坑内先后出土筒瓦、板瓦、陶盆、陶罐等残片若干;龙山时期灰坑出土陶鼎、陶甑、陶甌、陶罐、陶壶、陶盆、陶盘、陶杯、器盖、陶纺轮等陶器以及石刀、石箭镞、石锛、磨石等石器。

本次考古发掘发现的龙山遗址包含壕沟、房址、灰坑等遗迹,出土器物种类丰富,为研究浯河、渠河、潍河流域史前聚落的分布等方面提供了资料。墓葬时代延续较长,为研究潍坊地区的文化演变等方面亦提供了宝贵资料。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彭峪)

相关资讯

推荐资讯

猜你喜欢

关注新闻

Copyright @ 2008-2018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旅游播报网 版权所有

旅游播报网 不良信息  举报邮箱:992 58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