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下的北交所:改革持续深化 打造专精特新主阵地

来源: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全面实行注册制是涉及资本市场全局的重大改革,对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交所设立时即同步试点注册制,坚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体现标准明确、披露为本、公开透明、尊重市场的制度特色。

开市500多天以来,北交所运行整体平稳,各项制度经受住了市场检验,改革成效得到了市场认可。市场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改革优化后的安排,既有利于新三板与北交所市场实现高质量扩容发展,更好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也对构建起脉络更为清晰、板块各有侧重、功能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

形成创新型企业集聚效应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效应持续释放,北交所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的效应逐步显现。截至4月6日,北交所上市公司185家,行业主要分布于现代制造、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创新领域,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较强,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新三板挂牌公司近6600家,中小企业占比达94%,专精特新企业超2000家,“小巨人”企业近700家。

与此同时,北交所服务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开市以来,北交所公开发行融资累计37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2亿元,体现了按需融资的理念,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表示,北交所上市企业快速扩容,特别是“领航行动”等政策的释放,北交所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特别是融资融券业务、做市交易业务规则及注册制等各项制度的落地,提升了新发标的的数量和质量。

记者了解到,北交所协同高效、透明可预期的审核机制,让企业从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约133天,最短耗时37天。

一家正在排队序列等待的拟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全面实行注册制背景下,北交所建立了审核全链条咨询沟通机制,对于申报确定性较强的进入辅导阶段的企业,提供覆盖规范整改事项、监管审核关注事项、申请文件编制等全面深入的沟通交流,让企业能够尽早进入上市准备流程。同时,北交所还安排专人持续跟进发行人、中介机构沟通事项,发现涉及新的审核监管重点关注事项的,会通过电话、书面等方式跟进沟通,提高发行人的可预期性。

为提升企业挂牌上市审核效率,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还推出了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通过直联机制,预计优质企业可以实现常态化挂牌满1年后1个月至2个月内在北交所上市(即“12+1”“12+2”)。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表示,北交所制度层面的完善,强化了市场对北交所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的良好预期,为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在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北交所一些标志性改革举措顺利推出,北证50指数、融资融券、混合做市陆续落地,在促进市场流动性改善方面正逐步发挥效应,吸引着各路资金“驻足”。

北交所开市以来,私募创投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了近90家企业发行上市,新申请挂牌公司中35%的企业有私募创投持股。累计有800余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到新三板挂牌,推动形成了“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交易所”全链条融资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链条日益完善。

同时,良好的市场生态初步形成,投资者开户总数已超过550万户,600余只公募基金参与市场,一批深耕市场业务的特色券商正在壮大,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创新型企业到北交所发展意愿增强。

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数据显示,恒进感应、硅烷科技、吉冈精密等多家北交所公司获公募基金买入,其中,多家公司被两只以上基金持有。以3月24日发布年报的硅烷科技为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交银施罗德先进制造混合和泰康新锐成长混合两只基金分别持有240万股、226万股,分列其第七、第十大流通股股东。

据诸海滨测算,截至去年年底,基金共重仓持有34只北交所股票,中大市值股票是基金重点布局标的。从参与北交所股票持仓的公募基金种类来看,除了各家基金发行的“北交所”或“专精特新”专项基金外,创新产业、科技成长、养老等普通混合型基金也逐步参与北交所股票的配置。

诸海滨指出,全面注册制改革下,北交所和沪深交易制度规则上趋于统一,北交所估值折扣问题有望得到优化,吸引市场资金参与。改革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板块架构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鲜明。北交所聚焦专精特新,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在板块定位方面形成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得到优化,北交所新一轮改革料将持续推进。

(本版供图:图虫创意)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