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估值暴跌、裁员求生 曾被寄予“下一个阿里”的厚望

来源: 科技日报

前不久,共享办公企业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这家创立9年的公司距离上市似乎仅有一步之遥。但是,后续的故事却并没能按照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

当招股书首次将这家公司的各种信息公诸于世时,大家才发现,这家看似强大的公司事实上深陷亏损泥潭且缺乏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此外,这家企业的架构更令人担忧——在复杂的治理结构体系下,整个公司的权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行事张扬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依曼一个人身上。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很大的风险。

看到了这一切后,很多人开始对WeWork“粉转路人”。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也迅速将WeWork的估值从470亿美元调整到了250亿美元,此后又进一步调整至150亿美元,而一些评级机构则更是将其信用等级下调至垃圾级。在外界的压力下,亚当·诺依曼不得不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

但亚当·诺依曼的离去,似乎没能让WeWork摆脱窘境。近日,它又传出了裁员1/3的消息,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家一度风光无限的企业,究竟还能撑多久。

曾被寄予“下一个阿里”的厚望

作为一家企业,WeWork的迅速崛起确实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该公司的创始人亚当·诺依曼原本只是一位不太得志的普通创业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将租用的办公室分割装修后重新出租,是一桩有利可图的买卖,就和自己的合伙人一起创办了WeWork。

当时,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蔓延,大批失业人员纷纷转向自雇佣。这导致办公楼的整租成本大幅下降,而分租办公间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为WeWork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过在更大程度上,WeWork的成功还是源于其自身特色。以往,办公场所的出租者们所偏爱的客户,通常是类似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相对稳定的企业。而WeWork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它瞄准的是那些初创公司。创业者可以在WeWork只租一间办公室,就能享受到便利的网络、打印、会议室等服务,共享办公比独立租办公楼节省约30%到40%的费用。

更重要的是,WeWork不仅要做办公,还试图为自己的租户营建一个社交网络。基于这种目标,它提供了很多传统办公场所所没有的社交服务。

WeWork的理念及其最初的成功经历,很快引来了资本的关注。包括传奇投资人孙正义在内的一众投资人都对WeWork大加赞许。孙正义甚至还把它比作“下一个阿里巴巴”。

一开始就已埋下失败的种子

虽然WeWork备受各界追捧,但其实,它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稳健。甚至从一开始,它就为自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尽管在对外宣传和招股书上,WeWork都极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用互联网技术驱动的高科技企业,但当我们揭开那些花里胡哨的掩饰,就会发现其本质不过就是一家靠“低价租入、高价租出”模式维生的企业。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二房东”。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它其实并不是一家所谓的平台型企业,而是彻头彻尾的管道型企业。尽管相对于同类企业,它确实有其特点,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管道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有很多不同。

一方面,管道型企业需要先买后卖,因此运营成本较高;而平台型企业则不同,它做的是连接,因此固定成本可以很小。尽管WeWork一再宣称自己和传统的办公租赁企业不同,不自己建房,是一家轻资产企业,但其租入房产所需要的资本也同样是巨大的。自有房产的租赁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它也同样需要面对。事实上,与那些自有房产的租赁者相比,类似WeWork这种“二房东”模式反而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例如,房主的临时加价、临时毁约等,这些从本质上决定了它的模式不会比传统的更安全。

另一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张,管道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在边际成本上的表现也截然不同。由于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规模本身会给平台型企业带来巨大的优势,扩张的边际成本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迅速下降。这让规模本身就变成了企业的护城河,一旦做大,就让对手无力招架。而管道型企业的特点则正好相反,随着规模的扩张,它的边际成本反而会越来越高。以WeWork为例,起初它租用的都是成本相对较低的办公楼,属于“捡漏”。而随着扩张的进行,市面上的“漏”变得越来越少,这时要租用同等面积的办公场所,公司就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这样的模式,决定了WeWork更适合精耕细作,而不适合迅速扩张。然而,当资本大量涌入,适合“慢生活”的WeWork为了展现自身价值,就不得不加速扩张。这样一来,WeWork就进入了一个难以平衡的两难状态,它的失败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共享经济成功要有两个前提

WeWork所处的共享办公行业,也算共享经济范畴。WeWork的衰落,很容易让我们联系到如今失去往日光环的共享经济。前几年,共享经济在国内蹿红,一时间,大批打着共享经济招牌的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在短短一两年后,多数共享经济项目都宣告失败,这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那么,共享经济究竟还有没有未来?笔者认为,如果把共享经济定义为一种配置闲置资源的商业模式,那么它就有社会价值,因而也就有成功的可能性。不过,要让这种模式成功,必须要有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它应该尽可能采用平台模式对既有资源进行配置,而不是盲目地去增加新资源。当然,笔者并不排斥新增投入,只是认为这样的操作超出了共享的范畴。对于共享经济,还应立足于其最基本的含义,将现有闲置资源利用好。

第二个前提是,企业要有足够的定力,拒绝资本的诱惑。企业应该长多快、长多大,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充足的资本虽然能帮企业成长,但有时过度依赖资本就会打乱企业的成长节奏,最终导致企业的败亡。

(作者系《比较》杂志研究部主管陈永伟)

标签: WeWork估值暴跌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