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反应“孩子时间被手机偷走” 如何正确引导?

作者: 来源: 宁波晚报 2022-02-08 08:17:16

 

“孩子的时间被手机偷走了”“我家孩子一天到晚总是捧着个手机,怎么讲都不听”“只要一说手机,我家孩子就跟我急”……寒假期间,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接到不少家长的热线电话,家长们说,孩子一拿到手机就停不下来,就像是中了手机的“毒”。可以说,孩子玩手机上“瘾”问题让很多家长头疼又无奈。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手机成瘾?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针对这个问题,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周雪燕老师(杨娜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分析。

怎样才算“手机成瘾”?

如果孩子对手机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以致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且不能自我控制、无法摆脱时,可称为“手机依赖”。严重的“手机依赖”又被称为“手机成瘾”。

测一测孩子是否“手机成瘾”

1.孩子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他(她)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您的孩子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在响”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您的孩子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5.您的孩子是否经常担心手机没电?

6.您的孩子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7.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孩子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8.您的孩子最近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

如果以上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孩子很可能存在“手机成瘾”的问题。

家长应多陪伴孩子

在手机的诱惑面前,苦口婆心的说教和怒其不争的打骂都无法令孩子“迷途知返”,反而导致亲子矛盾升级,亲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所以,解除手机“毒”害,应该先修复亲子关系,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沟通

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究竟在用手机做什么,理解孩子玩手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再根据实际情况与孩子一起寻找最佳的替代方案。如果孩子只是用手机与同学聊天,那么不妨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如果孩子是用手机打游戏,那么不妨和孩子聊聊游戏里有什么,他感兴趣的是什么;如果孩子是用手机查资料,那么不妨带孩子去图书馆……

第二步:欣赏

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欣赏与鼓励。

第三步:陪伴

多给予亲子陪伴与关爱,帮助孩子摆脱虚拟世界带来的诱惑和快感,尽快回归现实世界。当孩子要求玩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家长们可以用自身的陪伴为其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休息时带孩子去大自然踏青、去球场打球、一起逛逛书店、做美食、全家坐在一起看一部好的电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手机的诱惑力,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难以抵挡的。要想帮助孩子增强对手机诱惑力的抵御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身教重于言教,即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少玩手机,确实有事需要通过手机处理的,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或者真诚告诉孩子,您是在处理工作,工作处理完立马放下手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多陪孩子读书、劳动和户外活动上。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行动和力量大于一万句说教。

手机成瘾的背后是一团乱麻的生活。那么要戒除手机“瘾”力,合理规划,有序生活必不可少。假期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孩子共同制订一份假期计划,提前对假期里的学习、生活、娱乐做好合理规划。在与孩子商量手机的使用频率时,应注意三点:

一、规则明确。

比如“假期里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之后”,相比“假期里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加具体可行。

二、正向表达要少说“不”,多说“可以”。

比如,听到“如果你这周遵守了约定,我们周末就可以去郊游”是不是比“如果你违反了约定,我们就不能去郊游了”更让孩子容易接受?

三、奖罚分明。

家长要与孩子平等沟通,不能将“约法三章”变成家长单方面的“命令”。当然,不管孩子是遵守还是违反了约定,家长都必须遵守自己的承诺,及时奖惩,不能让孩子觉得约定只是儿戏。(宁波晚报记者马亭亭)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